湖北钟祥:一块石牌豆腐 立起一个大产业
“遥祝首届石牌豆腐文化节、钟祥石牌豆腐产业联盟大会圆满成功……”10月31日,首届钟祥市“石牌豆腐”文化节暨钟祥“石牌豆腐”产业联盟大会在石牌镇举行,“豆腐郎”张青站在柬埔寨城市中心——双狮广场发来视频祝福。当天,近百名“石牌豆腐郎”从全国各地汇聚家乡参加本次节会。
地处汉江之滨的石牌镇是闻名全国的“豆腐之乡”。上世纪末以来,一批批石牌“豆腐郎”外出闯荡,在全国500多座城市以及新加坡、韩国、泰国等地扎下根来,使得石牌豆腐“香飘万里”。
十家八户豆腐郎 一年赚回二十亿
谈起石牌豆腐起家往事,唐汝鹏如数家珍:“最初,家里虽是开豆腐店的个体户,一年却挣不到几个钱。”1980年,听同村的人说宜昌因为修建葛洲坝,那边豆腐生意好做,时年37岁的唐汝鹏便跟着同村人,用板车拉着豆腐去了宜昌。走出石牌镇,唐汝鹏才知晓外面的商机有多大。“在外面刨去各种成本,一个月可赚150元,这比在家里赚的5倍还要多。”
和尝到甜头的唐汝鹏一样,“豆腐郎”就像候鸟飞到外地觅“食”,而到春节,又纷纷飞回挂念已久的家。于是,石牌镇宽阔的双向四车道上,穿梭而过的车辆都挂着全国各地的牌照。
“因为在外面做豆腐生意的人,开着小车从全国各地赶回家里,有的把家里房子里外翻了新。于是亲帮亲、人帮人也跟着出去做豆腐,石牌镇‘豆腐郎’也就越来越多了。”唐汝鹏说。
如今,石牌这座9万余人的镇子,有八成从事豆制品及其相关行业,每年从豆制品加工产业中获得纯收入近20亿元。
手艺工艺与时俱进百万富翁不是梦
“做豆腐是父辈留给我们的谋生之道,现在也得与时俱进了。”90后杨凯是钟祥市远达豆制品厂负责人,做豆腐已经有18个年头,也是家里第三代“豆腐郎”。
这些年,杨凯不断谋求生产工艺优化,减轻劳动强度,扩大生产规模,建成了标准化的生产车间,现在一般上午基本就完成了一天的生产量。
站在一排排整齐的制作豆腐的机械前,杨凯说:“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传统工艺的口感,我们保留了点浆、成型等关键环节的手工制作。”他的豆制品厂每天要消耗掉3000至4000斤蛋白含量更高的早熟大豆,目前年销售额可达800万元。
吃到“石牌豆腐”就想起小时候的味道,这是湖北豆之友豆制品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肖的初心。他公司的年收入有50万元,而从事同样行业的人收入平均也都在20至50万。
据统计,目前石牌镇内从事豆制品工具加工、批发产业的商户达300多人,豆制品装备制造经营主体25家。
“石牌豆腐”已经成为石牌及周边乡镇共享的创富产业。《石牌豆制品制作技艺》成功入选湖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“石牌豆腐郎”入选湖北省十大劳务品牌。
“豆腐郎”报团取暖 共商品牌化大计
“豆腐为媒”宴天下。10月31日,近百名“豆腐郎”从全国各地赶回家乡,就石牌如何做成大产业,“豆腐郎”和行业专家们献计献策。
克服作坊小生意、松散无序、缺乏品牌包装的积弊,石牌镇人鄢维斌已经趟出一条新路。20多年间,他建立起品牌化、连锁化、模式化的“豆香聚”食品畅销品牌,从“小豆腐郎”摇身一变“豆腐大王”,创造了年销售额3000万元的财富神话。
“我们就是要通过联盟的力量,做出全国品质最好、品种最全、产能最大的豆制品类,让‘石牌豆腐’品牌更响更亮。”豆香聚集团董事长鄢维斌信心满满。
近年来,石牌镇着力把“石牌豆腐”打造成地理标志商标,注册了“痴汉牌”“豆香聚”等驰名豆制品商标,引进了豆粉龙头企业——九阳豆业,落户长寿食品产业园,形成本地产业集群,带动地方经济发展。
钟祥市委书记周军说,希望通过这次节会形成产业联盟,让更多的手工作坊成长为现代工厂,更多“豆腐郎”能带着“豆腐经”返乡创业,让更多的现代工厂落户家乡的长寿食品产业园,让我们的豆制品产业朝着专业化、规模化、品牌化方向大步迈进。